close
十七歲那年不知道什麼原因喜歡了陳昇的歌聲。好像那個時候,如果覺得流行音樂熱門得太膩人,至少也應該聽聽羅大佑或李宗盛,然而我卻喜歡了陳昇的歌聲。或許那一點都無關於任何的宣傳詞句,我已經記不得我跑去唱片店買了「放肆的情人」的因由,卻把那天的天氣給永久地留在了記憶裡面。我還記得那天太陽高挂在白雲出走的單色天空上,空氣都失去了溫度而凝滯了,卻把我氤氳而強迫地包裹住。我把「放肆的情人」塞進破舊的mono聲道的卡帶唱機裡,為了掩蓋電風扇的噪音,把音量扭得好大。音色很差的破唱機播放著零亂而粗魯的歌聲,不時間夾著嗓音失控的片句。
「……會有一天你睜開雙眼忽然聽見有人在說,放下手上的遊戲回到現實的那一邊。什麼時候你要告別幻想……」
於是隨著我逐漸長大,所擁有的陳昇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擁擠的樂園」、「放肆的情人」、「貪婪之歌」、「私奔」、「別讓我哭」……那第一張現在已經逐漸脫磁而使得聲音發抖起來的卡帶,仍依舊珍藏在我記憶的點唱機裡,不時地仍會想起這些曲目。陳昇詮釋音樂的方式竟成了我告別稚氣歲月的襯在背景之後的聲音,或許只是因為他粗魯的嗓子和複雜的思緒,如同我的不安定。
我當然還記得一邊背著六角型反應式一邊用一個人才能聽得到的聲量放著他的歌,那個考試的前一夜,粗糙的歌聲卻彷彿一種呢喃的輕撫。後來也好像沒來由的原因,陳昇的聲音開始在班上瀰漫,有人用口琴吹著「風箏」,有一天在溫暖海浪懶懶的星空下,我突然覺得,有些東西是不會再來過的了。
好像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紀念我的陳昇,和我所曾經擁有的過去式的歲月。
「……曾有人這樣對我說,燃燒生命不如一根煙,短暫不常久。狂歡的背後總有寂寞在等待著你,卻從來不知為什麼……」
有時候,我也努力地企圖以理性去探究十七歲那年喜歡了陳昇的原因。是他在甫一開始就提出了各種自我風格的音樂理念和素材?是他包裹在音樂裡頭的真實令人感動?亦或只是一種品味的任性?或許都有吧。我想陳昇的音樂是感性的,那並不是指他的旋律或詞句的優美,而是一種真摯。我們擁護一些真實的東西,而這些常常就很不經意地從陳昇的創作(不論是他的音樂、歌詞、攝影或散文)裡流露出來。他的歌詞在描寫城市的不安定中常常流露出他的泥土意味。我仍相信他是當時歌壇中能把音樂的敘事方式寫得很好的一位歌手。如果我們相信真摯動人的音樂來自於擁有真情的人,那麼你甚至不須要知道陳昇這個名字,就可以很強烈地從歌詞和音樂中感覺到他所要給你的東西。或許那就是當年的陳昇予我的感覺。
如果暫且不論陳昇和黃連煜的「新寶島康樂隊」系列,1994年的精選輯「魔鬼的情詩」絕對是個美麗的句號,對我所記憶的陳昇來說。如果粗略地把這張精選輯做為陳昇第一個階段的總結,再把1998年的「魔鬼的情詩II」當做他的另一個總結,那麼我還是比較喜歡1994年以前的陳昇,或許是因為那時陳昇的音樂更易於感動我吧。
在後來的有一個時期,他的唱片封套都是藍色的。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藍色。很遙遠。被人賦予了憂鬱與苦澀的性格,卻不善於解釋。年屇中年的陳昇對我來說總有些許的遺憾。當然,那並不是懷疑他的真誠,只是有時候我覺得他著力於描述生命的歷練和滄桑卻不時地讓人無法捉拿。每次聽到這裡我總是在想,如果能夠再多一點什麼或者少一點什麼就很好了。陳昇的生命之秋或許來得過早,所以他的激情亦老得過快。
不管怎樣,2000年陳昇終於推出了他的第十一張個人專輯「思念人之屋」。依然是我們所熟悉的陳昇的聲音,以及他的一貫的及膝的短褲和藍色圓領衫。我竟然卻在這時想起了十七歲那年他在「放肆的情人」卡帶封套上的整齊短髮和燦爛笑容。那時的他和"滄桑"還沒靠得那麼近。「思念人之屋」彷彿呼喚著我記憶裡那段過去式的歲月:
「住在窗台上的薄荷草,它在醒來時就迎著光。如果會說話,我想它會說:啊,這樣的天氣,只能思念人……I am living in the house of missing you, I am living in the house of missing you……」
「……會有一天你睜開雙眼忽然聽見有人在說,放下手上的遊戲回到現實的那一邊。什麼時候你要告別幻想……」
於是隨著我逐漸長大,所擁有的陳昇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擁擠的樂園」、「放肆的情人」、「貪婪之歌」、「私奔」、「別讓我哭」……那第一張現在已經逐漸脫磁而使得聲音發抖起來的卡帶,仍依舊珍藏在我記憶的點唱機裡,不時地仍會想起這些曲目。陳昇詮釋音樂的方式竟成了我告別稚氣歲月的襯在背景之後的聲音,或許只是因為他粗魯的嗓子和複雜的思緒,如同我的不安定。
我當然還記得一邊背著六角型反應式一邊用一個人才能聽得到的聲量放著他的歌,那個考試的前一夜,粗糙的歌聲卻彷彿一種呢喃的輕撫。後來也好像沒來由的原因,陳昇的聲音開始在班上瀰漫,有人用口琴吹著「風箏」,有一天在溫暖海浪懶懶的星空下,我突然覺得,有些東西是不會再來過的了。
好像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紀念我的陳昇,和我所曾經擁有的過去式的歲月。
「……曾有人這樣對我說,燃燒生命不如一根煙,短暫不常久。狂歡的背後總有寂寞在等待著你,卻從來不知為什麼……」
有時候,我也努力地企圖以理性去探究十七歲那年喜歡了陳昇的原因。是他在甫一開始就提出了各種自我風格的音樂理念和素材?是他包裹在音樂裡頭的真實令人感動?亦或只是一種品味的任性?或許都有吧。我想陳昇的音樂是感性的,那並不是指他的旋律或詞句的優美,而是一種真摯。我們擁護一些真實的東西,而這些常常就很不經意地從陳昇的創作(不論是他的音樂、歌詞、攝影或散文)裡流露出來。他的歌詞在描寫城市的不安定中常常流露出他的泥土意味。我仍相信他是當時歌壇中能把音樂的敘事方式寫得很好的一位歌手。如果我們相信真摯動人的音樂來自於擁有真情的人,那麼你甚至不須要知道陳昇這個名字,就可以很強烈地從歌詞和音樂中感覺到他所要給你的東西。或許那就是當年的陳昇予我的感覺。
如果暫且不論陳昇和黃連煜的「新寶島康樂隊」系列,1994年的精選輯「魔鬼的情詩」絕對是個美麗的句號,對我所記憶的陳昇來說。如果粗略地把這張精選輯做為陳昇第一個階段的總結,再把1998年的「魔鬼的情詩II」當做他的另一個總結,那麼我還是比較喜歡1994年以前的陳昇,或許是因為那時陳昇的音樂更易於感動我吧。
在後來的有一個時期,他的唱片封套都是藍色的。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藍色。很遙遠。被人賦予了憂鬱與苦澀的性格,卻不善於解釋。年屇中年的陳昇對我來說總有些許的遺憾。當然,那並不是懷疑他的真誠,只是有時候我覺得他著力於描述生命的歷練和滄桑卻不時地讓人無法捉拿。每次聽到這裡我總是在想,如果能夠再多一點什麼或者少一點什麼就很好了。陳昇的生命之秋或許來得過早,所以他的激情亦老得過快。
不管怎樣,2000年陳昇終於推出了他的第十一張個人專輯「思念人之屋」。依然是我們所熟悉的陳昇的聲音,以及他的一貫的及膝的短褲和藍色圓領衫。我竟然卻在這時想起了十七歲那年他在「放肆的情人」卡帶封套上的整齊短髮和燦爛笑容。那時的他和"滄桑"還沒靠得那麼近。「思念人之屋」彷彿呼喚著我記憶裡那段過去式的歲月:
「住在窗台上的薄荷草,它在醒來時就迎著光。如果會說話,我想它會說:啊,這樣的天氣,只能思念人……I am living in the house of missing you, I am living in the house of missing you……」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